大兴安岭职业学院 思政部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地处偏远,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欠发达,如何根据本地特点和本校实际,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是我们探索的重要内容,几年来,我们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也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优化教学内容的提取与凝练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兴趣不浓,教学内容入脑率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最关键的是现在的政治课教学与高职学生的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其实学生不是不喜欢政治课,也不是不关心政治理论,只是对空头理论不感兴趣。因此要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其感染力和吸引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教学改革进程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大兴安岭地处祖国的最北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区域教育资源,成为我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借着黑龙江省确立“黑龙江省精神”的东风,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在近十年的持续探索与实践中,积极将“战严寒,破禁区,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树雄心,立壮志,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顾大局,爱集体,立足本职的务实精神;同甘苦,共命运,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为内涵的大兴安岭精神融注到思政课教学中,对其进行认真的提取与凝练,做到切实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林区发展,并通过专题教育和主题实践将区域资源优势充分地展现出来,传承并弘扬大兴安岭开发、建设、改革进程中宝贵精神财富,为社会主义新林区前行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探索与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再现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设计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大兴安岭精神为主线,尝试创立运用综合教学方法、课堂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以修身实践、辩论比赛、案例讨论、小品表演、现身说法、主题实践、个别访谈等形式将大兴安岭精神融于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经过教育教学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实践项目。
(1)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开展红色之旅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推出以弘扬兴安岭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知行合一”主题实践活动。
以“追寻爱国主义足迹,领悟大兴安岭精神”为实践主题,参观知青广场、大兴安岭铁道兵纪念碑等地。广大学生从铁道兵几度挺进高寒禁区开发建设大兴安岭的事迹中;从知识青年开发建设大兴安岭的艰辛足迹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激发他们对大兴安岭的了解与热爱,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必须肩负起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神圣使命,并以此为荣。
(2)利用假期开展“沿着兴安英雄的足迹,寻找身边的楷模”的调查、走访活动。寻访兴安英雄的足迹:先驱者“林海深处埋忠骨”,老会战“绿了青山白了头”,开拓者“志在边疆干一生”,奉献者“献了青春献终身”。如典型代表有党的十一大代表、全省“铁人式”劳动模范标兵常孟久;被誉为“兴安劲松”的知识青年代表王招英;“铁道兵硬骨头战士”张春玉;守护青山40载、植树育林千万株,被誉为“兴安岭上女马永顺”的妇女营林队长张克福;世界上第一支女子架桥队和名扬海内外的女子采伐队;有与火魔艰苦斗争、忠诚护卫大森林的加林局扑火队……。
要求小组学生明确方向,确定分工,实地调查,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以撰写小论文的方式显现成果。让学生在这种艰辛的努力中去体会和领悟大兴安岭精神的实质,更深刻地领悟兴安英雄和身边楷模的可贵之处,从而自觉反省,知荣辱,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行者。
(3)举办以成功职业人——角色责任与情感设计为主题的小品表演赛。
根据“五六大火”、“九一洪水”、“知青会战”典型事件和“女子架桥队”、“女子采伐队”、“硬骨头张春玉”、“见义勇为邰忠利“等典型人物为素材,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小品的形式再现当年的情景,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不但风趣,而且寓意深刻,使他们深切的感悟大兴安岭精神中“同甘苦,共命运,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和顾大局,爱集体,立足本职的务实精神”,为他们走向社会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4)融入大兴安岭主题的大学生辩论赛已成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处亮丽风景。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大学生辩论赛,把大兴安岭精神纳入的大学生辩论赛,辩论赛围绕“关注价值论荣辱,心系祖国创和谐”等主题展开,辩题涉及生态文明、低碳生活、人生价值、大学生创业与择业、理想等内容。专门设计了“大兴安岭开发旅游业是利多还是弊多”、“以煤代木利多还是弊多”等辩题,通过辩论让学生充分理解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大兴安岭把弘扬大兴安岭精神的核心放在突破思想禁区上,提出“再次创业,加快发展”,“避危兴林,科技双兴”战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林区的发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带来新时代大学生智慧的激荡、思想的冲击、情感的体验及价值观的重构,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5)走近大兴安岭的生态文明建设
组织学生观看大兴安岭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片并实地参观资源馆,开展以“建设生态文明,振兴中华”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大兴安岭产业政策的变化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中五位一体的布局。从大兴安岭原来林区单一的采伐,到森林资源保护,到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的林区发展历史中,明确构建社会主义新林区的进程中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的组成,大兴安岭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开拓创新的精神等。由此使广大学生深深地认识大兴安岭的美丽富饶和它从过去到现在的巨大变化,激发了他们对大兴安岭的了解与热爱。
(6)采用课堂专题讲座和课外兴安论坛相结合的形式,深化学生对大兴安岭精神的理解。
一方面我们将大兴安岭精神设计在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之中,通过课堂专题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对大兴安岭精神有所认知。另一方面我们又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与学工部共同建立了兴安讲坛,选择学生业余时间,邀请大兴安岭开发、建设进程中的亲历者们、贡献者们进行专题讲座。如特邀开发建设大兴安岭的先辈戴万春做了《大兴安岭精神》的专题讲座,他的亲身经历让学生们热泪盈眶,感受颇多。
三、促进教学改革与科研的相促相长
思政部认真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围绕大兴安岭精神向教材体系转化,积极推进教学与科研相长相促。如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申报并完成了省教育厅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即“以大兴安岭精神为核心的高职思政课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实践”,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从四个方面入手:其一,开发建设大兴安岭的实践中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成为大兴安岭精神的杰出代表,体现他们优秀品质的事迹;其二,再现大兴安岭开发建设历史的铁道兵纪念碑、知青广场、5.6大火纪念馆等;其三,体现保卫祖国边疆的国防教育场所森警部队驻地、北极哨所和布苏里山庄等;其四,展现社会主义新林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北极村、南瓮河湿地、资源馆等。该项课题的研究成果于2014年纳入到了我院思政课的教学和实践之中。
四、知行合一,育人效果明显。
通过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使思政课教学的内容达到入脑入心的目的,使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等内化为学生行为,效果明显。学院培养的各专业人材在大兴安岭各条战线上努力工作,表现突出,成为骨干人材。
2011年夏,我院10级高护专业家境贫寒的学生耿子涵,暑期在超市打工时,拾到一个装有2万多元现金和若干银行卡的包,在保管两个多小时后分文未少的交给了失主,并且没有收取失主的报酬。她的行为感动了龙江,被提名2011年感动龙江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之一,2012年2月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授予拾金不昧大学生称号。
2016年5月28日,我院两名在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总医院工作的05护理专业毕业生李雪、张海欧救助了一名受伤的老人,做好了各项急救措施,等120来了之后,没留姓名就走了,被网友誉为“最美天使”。
在今后教学中, 我们将进一步创造各种条件,创新教学模式来深化融入大兴安岭精神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促进我院思政课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2016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