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始建于2002年,是大兴安岭地区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人才智库中心,黑龙江省骨干高等职业院校、“1+X”证书试点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省级文明校园”。
学校占地44公顷,建筑面积近9.2万平方米,建有外科手术模拟室、ICU模拟病房、综合实训基地、版画创作基地等75个实训室、实训基地,以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30个实习就业基地,拥有大兴安岭寒地中药产业研究院、大兴安岭寒地药材与智能产业研发中心、兴安文化研究所等多个关键技术研发平台、文化传承创新平台、职业培训服务平台。馆藏纸质和电子图书40余万册,教学用计算机500余台,网络多媒体教室120个,固定资产总值2.4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7000余万元。现有学生总数近5500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5018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480人。现有教职工301人,其中,专任教师174人、兼课教师42人,高级职称教师64人,研究生学位教师102人,“双师型”教师119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
学校举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同时具备中等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功能。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漠河文化旅游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生态环境学院、信息工程管理学院、人文教育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辅机构2个:科研创新发展中心、图书馆;党政群机构10个:党政办公室、纪检监察处、组织人事部、宣传统战部、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武装部与其合署办公)、团委、工会、教务处、计划财务处、总务处。开设森林草原防火技术、林业技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风力发电工程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口腔医学、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学前教育等37个高职专科专业,其中“3+2”高本贯通专业1个,“3+2”中高职贯通专业6个,三年制专科专业27个,五年制专科专业3个,覆盖医药卫生、农林牧渔、装备制造、旅游等12个专业大类22个专业类。2021年,学校森林草原生态保护与利用专业群被立项为黑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2022年,学校二级学院建设改革得到省教育厅、省地编委批复。2023年,权威评测机构“金平果”发布高职专业排行榜,学校森林草原防火技术专业排名全国第一;同年,学校获批黑龙江省高职与本科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试点,林业技术专业与佳木斯大学园林专业开展“高本贯通”合作。2024年,学校获得省教育厅、省委编办批复文件,批准学校设立漠河文化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创新发展中心,学校副处级内部机构达20个。2025年,学校立项寒地智慧康养和数智化风电两个高水平专业群。
学校森林工程技术、护理专业获批黑龙江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森林草原防火技术、林业技术专业入选黑龙江省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临床医学专业入选教育部、卫生部“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病原生物与免疫》《森林培育技术》《森林燃烧与预报技术》《审计实务》4门课程获评省级精品课程;《幼儿英语so easy》《搭建医患之间的心灵之桥—特职教育》2门课程获评黑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口腔预防医学》课程获评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病原生物与免疫应用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幼儿英语教学团队被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评选为优秀团队。“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校企合作、育训融合’六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幼儿英语教育教材研究与建设”获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贯穿到学校改革发展全过程。严格执行党的组织制度,积极推进“立德强堡垒、树人在最北”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构建“1+1+7”工作体系,加强二级学院分类指导,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规范开展党支部书记、委员换届改选,学校党委现下设6个二级学院党支部、2个机关党支部,现有党员257人,其中,教工党员188人,退休党员13人,学生党员56人。
作为中国最北大学,学校深深扎根大美兴安,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定“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政治忠诚,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与省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