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总学时数:72 学时 课程类型:A类(纯理论课)
适用专业:16级三年制大专和14级五年大专各专业 课程性质:必修课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课程性质:
是高职学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更好地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本课程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和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一个系统来讲授,有助于大学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目的和任务:
本门课程完整、准确地向大学生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主要理论观点和科学方法,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两大理论形态及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及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总依据、总任务、总布局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基本要求】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进程及主要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过程、科学体系及历史地位
4.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专题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基本要求】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4.新主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道路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基本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专题三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基本要求】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
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4.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
5.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6.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基本内容】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专题四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基本要求】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其它理论成果
5.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6.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教训
【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专题五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基本要求】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4.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专题六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基本要求】
1.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的内容和重要意义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三步走”发展战略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5.中国梦的提出、内涵和实现途径
【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的本质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专题七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基本要求】
1.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3.“三个有利于”标准
4.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基本内容】
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全面深化改革
3.扩大对外开放
专题八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基本要求】
1.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2.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3.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要坚持党的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7.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8.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及主要任务
9.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0.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1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14.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15.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16.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17.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18.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基本内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专题九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基本要求】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实践
3.新形势下对台方针
【基本内容】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实践
专题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基本要求】
1.对战后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认识
2.和平发展的道路的依据和重要意义
3.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4.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5.关于“和谐世界”
【基本内容】
1.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2.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专题十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基本要求】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的具体内容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4.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5.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6.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7.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8.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
【基本内容】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3.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4.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
专题十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基本要求】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及“两个先锋队”的辩证关系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4.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6.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如
7.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者主义政党
【基本内容】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3.全面从严治党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分配 |
1 |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 8学时 |
2 | 专题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4学时 |
3 | 专题三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4学时 |
4 | 专题四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4学时 |
5 | 专题五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 4学时 |
6 | 专题六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 4学时 |
7 | 专题七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 4学时 |
8 | 专题八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 12学时 |
9 | 专题九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 2学时 |
10 | 专题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 4学时 |
11 | 专题十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 4学时 |
12 | 专题十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 4学时 |
总 计 | 58学时 |
2.实践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践主题 | 教学内容 | 学时分配 |
实践模块一:红色旋律主题实践 | 实践主题一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传承革命意志 ——革命经典作品诵读 | 2学时 |
实践模块一:红色旋律主题实践 | 实践主题二 追寻革命先辈足迹 感悟大兴安岭精神 ——爱国主义基地实践 | 2学时 |
实践模块二:奋进旋律主题实践
| 实践主题一 大兴安岭精神报告会 努力追寻中国梦 | 2学时 |
实践模块二:奋进旋律主题实践
| 实践主题二 体会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 ——PPT制作展示 | 2学时 |
实践模块二:奋进旋律主题实践
| 实践主题三 了解大兴安岭绿色资源,参观绿色食品企业 ——实践基地实践 | 2学时 |
实践模块二:奋进旋律主题实践
| 实践主题四 走进时代先锋 颗颗红心献给党 ——演讲会 | 2学时 |
实践模块二:奋进旋律主题实践
| 实践主题五 感受时代脉搏 与祖国共成长 ——社会调查实践 | 2学时 |
总 计 | 14学时 |
四、教学方法的建议
采用讲授、演示、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五、考试的方式方法
本课程的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期末试卷成绩占50%;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作业等)占50%。
六、教学用书及其参考书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M] (第一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8
制定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 审核部门:思政部
批准部门:教务处